当前位置: 部门首页 >> 工作动态 >> 正文

急救知识进校园 守护青春护平安 ——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2025级新生应急救护培训活动圆满举办

2025年09月18日 10:41 


“前方发现有人突然倒地,评估环境安全,判断意识和呼吸……”9月10日至12日,在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校本部和文昌湖校区的军训现场,一场“干货满满”的应急救护培训正在紧张进行。为贯彻落实《健康中国行动(2019-2030年)》及教育部、中国红十字会总会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》要求,提升学生自救互救能力,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校医院联合周村区红十字会,为2025级全体新生及参训教职工、教官开展了应急救护专题培训,覆盖超4000人次,以实际行动筑牢校园安全“生命线”。

理论+实操:从“纸上”到“手上”的急救课

本次培训采用“理论讲解+情景模拟+实操考核”三位一体模式,由区红十字会资深应急救护培训师团队授课。培训内容紧扣校园常见意外场景,聚焦“心肺复苏(CPR)”“海姆立克急救法”“创伤止血包扎”三大核心技能,兼顾防溺水、烧烫伤、中暑等突发情况的应对技巧。

“黄金4分钟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关键!”培训首日,主讲讲师兼红会副会长李玉海结合真实急救案例,通过直观讲解心肺复苏的操作要点:“双手交叠、掌根定位两乳头连线中点,按压深度5-6厘米,频率每分钟100-120次……”台下学生纷纷记录步骤,不少同学边听边模拟手势,现场学习氛围热烈。

在“海姆立克急救法”环节,讲师针对不同体型(成人、儿童、婴儿)的操作差异展开示范:“施救者需站在患者身后,双臂环抱腰部,一手握拳置于肚脐上两横指处,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内上方冲击……”为让学生更易理解,讲师邀请一名学生扮演“气道梗阻者”,现场演示“立位腹部冲击法”与“跪姿胸部冲击法”的区别,引发阵阵掌声。

“真场景”演练:从“会做”到“做对”的突破

“我来试试!”12日上午,实操区早已排起长队。学生们两人一组,在讲师指导下轮流操作模拟人。“按压太轻了,力度再大一些!”“呼吸膜要完全覆盖患者口鼻!”培训师的“严抠细节”让学生们直呼“受益匪浅”。

“我之前只在视频里看过心肺复苏,今天第一次实际操作,才发现每个动作都有严格要求。”“比如按压后要让患者胸廓完全回弹,不能中途停顿,否则会影响血液循环。这些细节如果不练习,真遇到紧急情况可能就慌了。”

针对创伤包扎环节,学生们用三角巾、绷带练习头部、手臂等部位的止血固定。“原来包扎不仅要止血,还要考虑患者舒适度和后续就医的便利性,每一步都藏着‘学问’。”

“以前总觉得急救是‘专业人员的事’,现在才明白,每个普通人都可能成为‘第一响应者’。”参与培训的新生在学习后表示,“我要拿到红十字会颁发的急救员证书,这不仅是一份资格,更是一份责任——以后遇到需要帮助的人,我敢伸手、也能正确伸手了。”

长效赋能:让急救知识“生根发芽”

“应急救护培训不是‘一次性活动’,而是守护生命的‘终身课题’。”本次培训是学校“平安校园”建设的重要举措,后续将推动应急救护课程全面展开,并依托校医院、红十字会学生分会开展“急救小讲师”选拔、校园急救演练等活动,让“人人学急救,急救为人人”的理念融入校园文化。

青春有“备”,安全同行。当越来越多的青年掌握急救技能,他们不仅是校园里的“学子”,更将成为守护生命的“守护者”,这就是应急救护培训最深刻的意义。


通讯员 宋宏亮